电力工业部关于开展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工作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2:18:14   浏览:96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电力工业部关于开展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工作的决定

电力工业部


电力工业部关于开展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工作的决定
电力工业部


决定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努力实现电力工业部关于“到本世纪末相当一批企业的管理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大部分企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奋斗目标,部在全面总结开展安全、文明生产达标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拟定了“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现
予颁发试行。
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各网、省局要切实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要力戒形式主义,讲求实际效果。
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的工作,在部指导下由各网、省局组织进行。应根据《标准》严格考核,按规定审核、报送。由部批准命名后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牌及证书。
地方和其他行业自备电厂可参照执行。
执行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附件1:

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

试 行


为了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在“安全、文明生产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工作,制定本考核标准。
1“一流火力发电厂”必须同时满足以下考核标准。
1.1 必须具备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各项必备条件。
1.2 设备管理
1.2.1 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应大于或等于表1中所列考核指标
表Ⅰ 等效可用系数考核指标
------------------------------
机组容量 等效可用系数考核指标(%)

(MW) 无大修 有大修
------------------------------
600(500) 85 80
350(320) 90 83
300(250) 89 82
200(210) 90 83
(110)
125
(120) 92 85
100 93 87
-------------------------------
注:计算方法和调整系数按《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补充规定》
执行。
1.2.2 主设备大修全优率100%(主设备一次启动并网成功;设备健康水平达到一类;
六个月内不发生临检)。
1.2.3 全厂设备无泄漏。
1.3 能耗
1.3.1 供电煤耗
供电煤耗实际值小于或等于表Ⅱ中所列供电煤耗考核基础值

表Ⅱ 供电煤耗考核基础值
---------------------------------
参数 容量(MW) 生产国别 供电煤耗基础值
(克/千瓦时)
---------------------------------
超临界 600 进口 305
亚临界 600 进口 320
亚临界 600(500) 国产 330
亚临界 350 进口 321
亚临界 320 进口 330
亚临界 300 引进型 336
亚临界 300 国产 351
亚临界 250 进口 337
超高压 200(210) 进口 361
超高压 200 国产 372
超高压 125 进口 361
超高压 125(110) 国产 365
高 压 100(110) 进口 387
高 压 100 国产 392
----------------------------------

注:计算方法和调整系数按《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补充规定》执行。
1.3.2 燃料管理进厂煤的检斤率、检质率均达到100%。
1.3.3 水耗
1.3.3.1 全厂综合耗水率达到设计要求;
1.3.2 汽水损失率完成以下指标:
容量为200MW及以上机组小于1.5%;
容量为100MW及以上机组小于2.0%;
1.4 环境保护
1.4.1 各项排放物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1.4.2 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1.5 定员标准
1.5.1 新电厂(单机容量为300MW及以上电厂)按《新型电厂实行新管理办法》中的定员标准考核(其中进口先进国家350MW机组0.4人/MW;600MW机组0.35人/MW)。
1.5.1 老电厂1983年部颁《火力发电厂机构定员标准》的减半水平考核。
1.6 300MW及以上机组实行集中控制值班,主要运行岗位的值班人员必须经过仿真机培训合格上岗。
2 《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中的五项考核评分指标,每项得分均须在85分以上,《细则》中规定凡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均按本标准执行。
3 本考核标准解释权属电力工业部。

附件2:申报“一流火力发电厂”的有关规定
一、申报条件
1.申报范围: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上、全厂总容量400MW及以上的火力发电压厂。
2.连续两年获得部“安全、文明生产达标”称号,第三年达到“一流火力发电厂”标准的火电厂可以申报。
二、考评办法
1.每年三月底前,各网、省局按“标准”完成考核和审查工作并填写申报表,于四月底送交电力部安生司一式五份。
2.由部进行复核、批准。
三、奖励办法
1.被批准的“一流火力发电厂”由部正式命名,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牌和证书。
2.“一流火力发电厂”实行动态考核,凡达不到“一流火力发电厂”标准的,取消其称号。
3.有关物质奖励,由各网、省局(公司)根据企业情况自行制定。

附件3:
一流火力发电厂申报表

电厂名称(盖章)


厂长姓名


报送日期 年 月 日


电力工业部

一、电厂基本情况
--------------------------------
| 电厂名称 联系电话 |
--------------------------------
| 地址 邮政编码 |
--------------------------------
| 建厂时间 企业类型 |
--------------------------------
| 全厂机组容量构成 |
--------------------------------
| 固 | 原 值 | | 职 | 定员 | |
| 定 |------------| 工 |----------
| 资 | 净值平均占| | 人 | | |
| 产 | 用额 | | 数 |年末在册| |
| -------------------------------
| 一 | |
| 九 | |
| 九 | |
| 零 | |
| 年 | |
| 以 | |
| 来 | |
| 曾 | |
| 获 | |
| 国 | |
| 家 | |
| 级 | |
| 和 | |
| 省 | |
| 部 | |
| 级 | |
| 荣 | |
| 誉 | |
| 称 | |
| 号 | |
--------------------------------
二、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实际完成值 主管部门审定值
--------------------------------------
1 百日安全长周期个数 次
--------------------------------------
2 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值 %
--------------------------------------
3 等效可用系数实际值 %
--------------------------------------
4 供电煤耗定额值 g/kwh
--------------------------------------
5 供电煤耗完成值 g/kwh
--------------------------------------
6 全厂综合耗水率设计值 %
--------------------------------------
7 全厂综合耗水率实际值 %
--------------------------------------
8 汽水损失率 %
--------------------------------------
9 燃煤检斤率 %
--------------------------------------
10 燃煤检质率 %
--------------------------------------
三、火力发电厂综合数据表
------------------------------------
序号 数据名称 机组编号 备注
-----------------------------------
1 机组铭牌容量(MW)
------------------------------------
2 机组设计压力(MPa)
------------------------------------
3 机组设计温度(℃)
------------------------------------
4 机组设计供电煤耗值(g/kwh)
------------------------------------
5 机组制造厂家
------------------------------------
6 机组投产日期(年、月)
------------------------------------
7 机组大修起止时间
-----------------------------------
8 是燃油还是燃煤机组
------------------------------------
| 低分| 占燃煤总量的比例(%)
机 | 挥燃|--------------------------
组 | 发煤| 可燃质挥发分(Vr)
9 燃 |------------------------------
煤 | 高 | 占燃煤总量的比例(%)
情 | 灰 |--------------------------
况 | 分 | 低位发热量(kj/kg)
| 低 | --------------------------
| 热 | 可燃质挥发分(Vr)
| 值 | --------------------------
| 燃 | 原煤灰分(A)
| 煤 |
----------------------------------
10 有无燃料化冻装置
-----------------------------------
11 循环水冷却方式:开式、闭式方式
-----------------------------------
12 考核年度机组发电量(万千瓦时)
------------------------------------
13 考核年度机组运行小时(时)
-----------------------------------
14 考核年度机组可用小时(运行小时加备用小时)
-----------------------------------
15 考核年度机组等效可用小时
------------------------------------
16 是否为母管制
------------------------------------
17 燃油机组电量调整系数(r)
燃油机组利用小时(时)
燃油机组等效可用小时(时)
------------------------------------
18 循环水泵提水高度(米)
-----------------------------------
19 循环水泵耗用电量
------------------------------------
20 厂用电量
------------------------------------
附表:附带原始依据复印件

一、机组可靠性报表
1.发电设备可靠性统计表一、表二
2.机组各项可靠性指标报告(一)
3.机组各项可靠性指标报告(二)
4.机组非计划停运事件数据报告
二、发电厂主要指标报表
1.火电厂节能季报(电生15表)
2.大机组运行技术状况统计表
四、企业自查报告

-------------------------------
| |
| |
| |
| |
| |
| |
| |
| 厂长: (签字) |
-------------------------------
五、上级部门推荐及审核意见
---------------------------------
| 主 |
| 管 |
| 局 |
| 复 |
| 查 |
| 意 |
| 见 |
| 年 月 日(盖章) |
---------------------------------
| |
| 电 |
| 管 |
| 局 |
| 审 |
| 核 |
| 意 |
| 见 |
| 年 月 日(盖章) |
----------------------------------
| |
| 电 |
| 力 |
| 工 |
| 业 |
| 部 |
| 审 |
| 批 |
| 意 |
| 见 |
| |
| |
| 年 月 日(盖章) |
----------------------------------



1993年12月1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一届〕第十六号


《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09年3月26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
(2009年3月26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促进就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统筹做好城乡就业促进工作。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地促进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地的促进就业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制定政策并采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和援助。  第七条新闻媒体应当大力宣传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促进就业的好做法,宣传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就业的典型经验,为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就业促进措施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调整经济结构、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应当充分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和扩大就业的作用,增加就业岗位。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注重发展本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中,应当引导、组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市有序流动;大力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推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年度就业状况、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  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创业扶持、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的补贴,以及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    第十二条鼓励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岗位。  企业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当年新招用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减免优惠和社会保险补贴。  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残疾人达到规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残疾人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险补贴。  用人单位吸纳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第十三条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到城乡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到城乡基层就业两年以上的,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选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照有关规定免缴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服务制度,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台帐,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社会保险和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  第十五条登记失业人员和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免缴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三章创业促进措施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化创业环境,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各级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的工作机制,为创业人员提供市场、信息、技术、融资、人才、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自主创业者应当依法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简化企业注册程序,提供方便高效服务。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小额贷款担保服务体系,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登记失业人员、回乡创业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残疾人、被征地农民等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扶持;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鼓励其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利用创业扶持资金,支持登记失业人员、回乡创业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残疾人、被征地农民等自主创业。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帮助自主创业人员解决经营场地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建立创业孵化园区,提供创业孵化服务、房租补贴和融资等政策扶持。


第四章就业服务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明确服务职责和范围,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设施,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其向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综合性服务场所,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准确发布招聘信息,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第二十三条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街道、社区、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当对其加强业务指导。街道、社区、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设立服务窗口,免费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拓展服务功能,接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向用人单位提供招聘用人指导、代理招聘、跨地区人员招聘、劳动保障代理和企业人力资源咨询等就业服务项目。  从事劳动保障代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人力资源等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督促其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其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活动。  高等院校应当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制定应对规模失业的调控预案,及时采取专项政策措施,有效预防、调节和控制失业。  第二十八条因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可能造成规模失业的,鼓励企业采取减薪不减员等多种措施尽可能不裁员或者少裁员。对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的企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政策扶持。  各级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企业裁员行为的监管。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完善就业管理和失业登记。  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的具体程序和登记证的管理办法由省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工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专门台帐,及时、准确地记录劳动者就业和失业变动情况,并做好相应统计工作。  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失业登记手续。  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者灵活就业的,由本人在街道、乡(镇)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  第三十二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没有就业经历的城镇户籍人员在户籍所在地办理登记;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六个月后失去工作的,可以在常住地办理失业登记。  第三十三条登记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其中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登记失业人员应当及时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说明就业、失业状况,并积极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的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活动。


第五章职业教育和培训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职业能力开发计划,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统筹协调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就业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健全公共实际训练基地,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第三十七条对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第三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鼓励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培训。  第三十九条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有创业意愿的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回乡创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  第四十条各级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当积极组织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为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提供服务。  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种,就业困难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应当招用已经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第四十二条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预备制度。对有就业和培训要求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三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内的预备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第六章就业援助
  第四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是指:(一)城镇零就业家庭的成员;(二)距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登记失业人员;(三)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四)困难家庭中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五)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六)失业的残疾人、城镇复员转业军人、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军烈属和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成员;(七)其他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及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申报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的台帐,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就业困难人员可以向所在地街道、社区、乡(镇)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援助。经街道、社区、乡(镇)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确认属实的,纳入就业援助范围。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以下就业扶持:  (一)免费公共就业服务;(二)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三)对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四)对自主创业的,给予免费创业服务、小额担保贷款和贷款贴息,以及有关税收优惠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  (五)对实现灵活就业并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  第四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按照比例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是指:  (一)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所需岗位;  (二)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事业单位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所需岗位;  (三)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事业单位的工勤服务岗位;  (四)城镇交通秩序协助管理岗位和城镇街道、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岗位;  (五)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开发的其他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岗位。  第四十七条对确认属实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提出就业申请并愿意服从岗位安排的,县级以上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及其街道、社区、乡(镇)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及时为其安排就业岗位,确保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第七章监督保障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对所属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工作进行考核。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就业服务管理、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援助等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条县级以上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对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一条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指导,督促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落实。  第五十二条县级以上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当对本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受理对违反本条例行为的举报,并及时予以核实处理。  第五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适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促进就业工作情况,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未完成年度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的,由上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援助工作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的,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审查预决算时予以纠正。  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就业专项资金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人力资源等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手续的,由人力资源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或者挪用职工教育经费的,由人力资源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处罚。


第九章附则
   第六十条本条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命名资助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印发《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命名资助办法(试行)》的通知

体群字[2008]9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

现将《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命名资助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申报“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的有关事宜,在http://www.csiso.com“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管理平台”栏目中有补充说明。





   办 公 厅

     二00八年六月十日






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命名资助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利用各种户外运动资源建设全民健身场地,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多样化健身需求,推动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立,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指利用山川、河流、海洋、湖泊、沙漠、园林、广场等自然资源建设的,主要用于开展户外全民健身活动,具有特色、规模较大、项目多样的户外公共体育场地,包括具有特色的户外体育营地、大型体育公园、文体广场等。

第三条 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群众体育司为基地的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基地的命名资助、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 申报



  第四条 申报基地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论证。

(二)基地的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取得当地政府及土地、建设、规划等部门的支持。

(三)立足于当地的自然地理、旅游资源、民俗风情、体育传统等条件建设,将体育健身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融合起来,交通便捷,形成特色。

(四)基地设施已经全部建成(或部分建成)投入使用,或已启动项目建设、进行了先期投入,短期内能够初具规模。

(五)体育场地设施集中连片,设施配置及所提供的服务须符合国家《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GB19079)和其他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

(六)所提供的体育服务能够辐射至周边地域,吸引众多体育健身爱好者,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七)服务充分体现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对学生等特定人群给予优惠,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健身俱乐部等群众体育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便利,并设有一定数量的免费户外体育服务项目。

第五条 申报基地应当由基地所在地县级(或市级)人民政府经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向总局提出申请,由总局进行审核。

第六条 申报材料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并应以书面和电子两种文本形式报送:

(一)基地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的正式申请;

(二)申报表(见附件);

(三)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其他有关材料。

第七条 申报材料应在当年6月30前报送总局。6月30日后报送的材料列入下一次审核。



第三章 命名资助



  第八条 总局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集中审核和评审,在对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后,综合评审和考察结果做出命名决定;对申报材料齐备、管理维护有经费和人员保障、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高、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强示范作用的申报单位,优先给予命名。

第九条 总局利用列入本部门预算的彩票公益金,对获得命名的基地给予资助;资助方案及金额根据总局年度工作计划、各省(区、市)申报基地情况、对基地的综合考察结果确定。

第十条 资助资金专用于基地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禁止改变资助资金的用途或挤占、挪用、截留资助资金。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获得命名资助的基地纳入总局关于基地建设的统一管理体系,享受有关政策并履行有关责任。

第十二条 基地所在地省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地资助资金的监管。资助资金使用情况应上报总局备案。

第十三条 基地所在地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对基地的有效管理机制,定期对基地的建设与服务进行检查、监督、指导。

第十四条 获得命名资助的基地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必要工作人员,完善规章制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运营和管理。每年12月31日之前应通过所在地省级体育行政部门,用电子和书面两种文本形式向总局报送工作总结。

第十五条 总局不定期地对被命名资助的基地进行评估,每3年对其进行一次复查。复查的主要内容为:

(一)机构设置及人员到位情况;

(二)资助资金是否专款专用;

(三)对外提供体育服务是否体现公益性;

(四)场地设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能否安全、正常使用;

(五)管理运作是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进行;

(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情况。

对复查不合格的基地,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并给予批评;未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的进行通报并撤销其命名。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